正能量|愛挑戰不戀棧Comfort Zone 曾迦慧跨過危機人生再升呢

醫健人物

撰文: 周美好

發布時間: 2024/10/07 12:09

分享:

分享:

曾迦慧在樂施會工作20年,任職的崗位多達10個,觸及的都是項目及倡議運動。(彭大偉攝)

Comfort Zone(舒適圈)有人窮一生追求,有人選擇不回頭跳出來,樂施會總裁曾迦慧是後者。她只打過兩份工,第一份是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工,為籠屋及板間房居民爭取權利;第二份是樂施會,擔任過會內10個職位,樂施米、毅行者關她事,偏遠地區地震、災後重建她也要身體力行前往探訪,天生不是舒舒服服坐寫字樓工作的性格,她甘之如飴。

曾迦慧在樂施會工作20年,任職的崗位多達10個,觸及的都是項目及倡議運動。(彭大偉攝)

孩提時的曾迦慧已深受父親影響,他信奉佛教,女兒名字中的迦字,是取自釋迦牟尼,希望她有佛祖的智慧。「爸爸常跟我說慈悲、減少苦難,也鼓勵我去幫人。」

她與樂施會早有緣份,今年是埃塞俄比亞饑荒40周年,1984年讀中學的曾迦慧,相關新聞鋪天蓋地,她把自己部分零用錢到銀行作捐助,盼為水深火熱的饑民盡一點心意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訪籠屋感震撼

升大學時她順理成章選了社工系,心之所愛,如魚得水讀得非常投入。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負責社區發展及扶貧,成立了首支籠屋社工隊。從校園初出茅廬,探訪第一間籠屋在大角咀,震撼之餘心裏也有萬千問號,香港當年正值經濟起飛,為何會有人住在如人間煉獄的籠屋裏?

「一個單位約一千多呎,住了約150人,放滿3層碌架床,用鐵絲網圍攏,籠民如動物般活着,失去尊嚴,而且租金也不便宜。」一般人根本看不到這些桑樞甕牖,被遺忘的一群。

《籠床》相集由曾迦慧撰寫,攝影師梁耀榮拍攝。他們逐間籠屋探訪,希望得到社會關注,施行政策可讓基層受惠。(彭大偉攝)

她與隊員十分上心,挨家挨戶籠屋探訪。「我們摸了很多門釘,籠民知道我們是社工才肯開門,逐漸才熟絡起來。不少住客是單身,難得有人探望、關心,好感動好感激。應該全港籠屋都有我們的足迹。」

堅毅女籠民

她最難忘是一間女籠屋,住客都是上了年紀的婆婆。她們有着中國婦女的賢良淑德,虛懷若谷。「跟她們說要向政府爭取改善居住環境,她們會說:『我們會否要得太多?算了,我們自己捱下去』感到不好意思。她們生活匱乏卻堅毅,從不怨天尤人。」

草根階層那股生命的韌性,影響曾迦慧至深,像一道力量推動她向前。「她們積極面對人生,樂觀面對生命。如說我的工作不容易,他們的生活更不容易。」

女籠屋的街坊,令她印象深刻。(相片由被訪者提供)

籠屋逐步被取締了,如今的劏房,她形容為「摩登籠屋」。前者共用廚房、廁所;60、70呎的劏房寸土之間內,大多是煮食爐馬桶相鄰,曾迦慧覺得更惡劣,租金更高、居所更狹窄。

劏房即時改善方法

她說要改善劏房,可做的很多,除在劏房密集的社區,設立社區客廳外,樂施會也構想了一些即時解決方法,如與大學合作,為劏房戶髹上可降溫的油漆、在窗戶貼上防紫外光隔熱貼、添置空氣清新機減少致病原等,目前已在一些劏房戶試行,她期望在科技與創新中繼續扶貧。

她更心繫劏房戶的小朋友,資源不足影響學習,曾迦慧聯繫大學教授,以遙距課餘幫助小朋友學習。

《籠床》相集由曾迦慧撰寫,攝影師梁耀榮拍攝。他們逐間籠屋探訪,希望得到社會關注,施行政策可讓基層受惠。(彭大偉攝)

她的腦筋轉個不停,常想方法引起公眾人士關注弱勢社群、關心扶貧,觀塘目前是全香港最貧窮的區域,劏房處處,樂施會在觀塘有一個互動教育中心,每年有多達200至300場工作坊,讓公眾、學生們、年青人了解本地貧窮問題、劏房問題、天然災害氣候變化對貧窮人士的影響。

艱難任務視作挑戰

「冀望不斷透過敎育,新一代更關注以上種種。甚至是參加完劏房工作坊後,會帶領參加者實地到劏房視察。我最希望參加者在工作坊後,有自己的action plan,無論在學業、在家庭、在社區,可以做得更多,身體力行。」

曾迦慧像一頭火車往前衝,加上性格樂觀、正面,她信念是是「危機不要怕,有危才有機。」遇上逆境想想怎樣把它轉化。「誠然,我的人生路不算崎嶇,但也不是沒有困難,但堅持到底跨過去,自己會再成長『升呢』。」

曾迦慧今年9月到訪去年地震兩個受災最嚴重地區:加濟安泰普及哈塔伊。(相片由被訪者提供)

她提到一件工作「跌到最底」的事情。樂施會香港項目曾出現危機,部分同事更因此離職,曾迦慧當年正負責國際項目,竟願意轉到香港項目這燙手山芋任職,挑戰可大。「很多人怕脫離comfort zone,我反而樂在其中,新事物、新挑戰,每轉一個崗位,都令我成長,更上一層樓。」

全家支持接任新職

她工作忙得不可開交,訪問前一個半月,她飛了地球一個圈。她取得獎學金到美國哈佛參與Business School NGO領袖訓練;到敘利亞和土耳其邊境視察地震一年後的災後重建;到伊斯坦堡開樂施會大會、早陣子又與歌手梁釗峰到尼泊爾山區探訪……馬不停蹄依然精力充沛,兩年已無取過病假。

土耳其地震後災區的瓦礫中,居民畫上一朵太陽花,在困難中仍充滿希望,令她莫名感動。(相片由被訪者提供)

「我是一個容易適應環境的人,由性格到體力都flexible。」有時因時差令她只睡幾個鐘頭,工作時就自然龍精虎猛。

育有兩個女兒的她,丈夫曾在細女出世後,問她是否考慮回家湊女,因此有整整一年她是no pay leave作歸家婦。4年前她接任總裁一職時,又作了一番掙扎,因當時大女將升大學、細女將升中學。「我並不是虎媽,但這個非常時期必須慎重考慮。」民主地開了一個家庭會議,丈夫和女兒都非常贊成她接受新崗位,讓她繼續勇往直前。其實知母莫若女,媽媽是一個熱愛工作的人,怎會不支持呢!

曾迦慧早前聯同樂施大使梁釗峰,遠赴尼泊爾山區探訪,考察樂施會於尼泊爾的扶貧發展項目。(相片由被訪者提供)

她希望能身教兩個女兒,她們長大後不一定做同一行,但要關懷弱勢社群。耳濡目染下,兩個女兒都有此意識,曾迦慧也應心感安慰了。

毅行者增學界新組別

樂施會最為人熟知的項目是毅行者,數十年來獲不同階層支持,今年更成為政府「M」品牌活動。11月15至17日舉行的毅行者設首屆學界毅行者,40隊來自學界,分20km、40km及100km,望透過體育活動提高學生抗逆能力,鍛練意志、積極人生。